首页> >
但,如果故事内容过于悲惨,还是挺尴尬的一件事:
如果说,历史是一部戏,连看戏的人,都被感动到哭了;那不知道,这戏中的“真人”,这心里、身上得有多难受。
而当时的老子,正是这“明明白白”的“戏中人”。
书卷上的东西,写得再华美、再有理、再正确,一旦下凡,落到了真实的生活里,却都不免会变了原本应有的“模样”。
各个诸侯国,在各自的“一亩三分地”里,尽着自己的性子,把“国”当成自己的“家”,想怎么整,就怎么整。
如果还只是守着自己被分封的地,那还算“本分”。
事实上,不停觊觎邻居的地盘大小、田地肥沃的,是几乎所有诸侯国国君的“真实心思”。
祖上虽然多是姻亲兄弟,手足关系;可是三代之后,出了五服,谁还念这个“血亲”的情份啊!唯一的成功,就是“扩张”。
打来打去,分分合合,就成了常态。
周王室所行的那一套“当天下之王”规制,被各个诸侯国,都学得很好,很到位;可是,对于守藏室里的那些史书典籍上说的“仁义”类的东西,各位大王,却是特别容易有选择性地“遗忘”。
老子正值盛年,也是把自己的所有的才学,都充分发挥出来,不断替周天子,在舆论上,争取着“正统”的地位。
他的名声,也渐渐在各诸侯国的“知识分子”圈层,给散播了开来,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求教的人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