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标签?方便下次阅读

首页> >

第740章 失利 (2 / 4)_

        “郑永,那便是车船吧!”赵昺的眼睛一直盯着战场,这时只见有敌战船自两岛间的夹道中冲了出来,他们迅速占据了太湖东南部的水域,并迅速列阵,他看其前锋船队中有战船无桨无帆,正是车船的主要特征,却又不大确定,扭脸问郑永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属下也未曾见过!”听小皇帝一问,郑永也仔细观察了一番,摇摇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就是车轮船,没错,属下早年曾见过!”这时站在一边的陈墩回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朕也是头一次见!”赵昺回应了一声,仔细琢磨起来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车船作为中国古代发明人力驱动运转的明轮船,赵昺前世作为船舶设计专业的学生,当然会对这种号称轮船鼻祖的车船有所了解,也见过图形和仿制的模型,可实物还是头一次见。在近代汽船问世前,人类船舶的推进,主要是仰仗风力和人力,前者用帆,后者用桨。

        车船是在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设计的,桨用手力,而车船使用脚力,应该是一种不小的进步。据考早在南北朝便已经出现,但是没有依据可以证明。但可以明确的是唐代李皋对车船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,他制造的车船用人力踏动快速前进,到了宋代车船却盛极一时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国古车船仅作军用,而且只有在南宋时,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。车船以使用转轮数量为标准分级,一组两个转轮称为一车,当时的车船从一车直至二十多车甚至三十多车。车数越多,船体一般也越大。许多车船轮桨并用,在内河湖泊可以完全不靠风力而达到很高速度,并发展出了许多新船型。

        据赵昺所知,大型车船长二、三十丈,吃水一丈左右,可容纳七、八百人;中型车船一般承载二、三百人。车船更有两车、四车、五车以及二十余车等多种。南宋后来逐渐发展小型车船。宋孝宗时,建康府制造种一车十二桨四百料战船,合今二十二吨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鄂州也曾造八车船五艘,因重滞不堪行使,便另外改造七车、六车、五车共五只。江西路造马船一百只,暗置女头、轮、桨,使可折卸,这种可随时装拆的船只在技术上也是进步。宋宁宗时,还造过一种铁壁铧觜船,承重四百料,两边各安车二座并桨三枝,船身通长九丈二尺,可装载士兵七十人,踏驾兵、梢二十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宋代的战船也曾多次用于实战。杨么农民起义军在洞庭湖同官军展开激烈水战,使用的主要战船便是车船。其车船采用楼船船型,船体很大,长达三十六丈,可容战士千余人。用转轮二十二到二十四组,不过这种大型车船只适用于广阔水面,因而使用的并不普遍,主要使用的还是八、九车以下的中小型车船。

        宋军车船发挥出威力是在绍兴三十一年的采石之战中,席卷淮南的完颜亮金军饮马大江,准备南渡,却遭“迅驶如飞”的宋军车船堵载,以失败告终。战后官府统计征发的民间踏车夫就有六千人之多。对元作战也使用过车船,在襄阳之役,宋将张顺和张贵驾船救援襄阳,又以轮船出城顺流突战,但是均遭失败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×

安卓APP测试上线!

一次下载,永不丢失